同学们好!
信阳师范学院人文教育专业经教育部批准2014年开始招收全日制本科生,学制4年,以文学、历史学、哲学、教育学为主干学科,由太阳成集团tyc9728承担培养任务。该专业培养具有良好人文素质、系统的人文学科专业知识,兼具中国本位与全球视野,能够从事人文学科综合课程及相关分科课程之教学与研究、中华文化之保存、传承与海外传播的复合型人才。依据《信阳师范学院人文教育专业培养方案》,在第二、四、六学期开设“人文高端讲座”(一至三讲),诚邀华人世界或海外汉学界著名人文学者授课,学时20(一周)。
“人文高端讲座”第三讲,聘请台湾朱子学研究协会理事长潘朝阳讲授,兹将讲座信息预告如下:
开讲时间:11月23日-26日
讲座主题:
一、儒家歷史、開創未來。
二、當代世界環境危機與困境的儒家關懷。
三、中原儒學到客家儒教。
四、朱子儒學對臺灣庶民社會的影響。
五、臺灣書院文化。
附主讲人潘朝阳简介:
一、專職:
臺灣師大東亞學系、地理系合聘教授。
臺灣師大東亞文化與漢學研究中心主任。
臺灣師大全球客家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。
臺灣師大五年五百億頂大研究計畫漢學整合研究計畫總主持人。
曾任:臺師大地理系系主任、臺師大東亞文化與發展系系主任、臺師大國際漢學研究所所長、臺師大國際與僑教學院院長、臺師大僑生先修部部主任、臺灣師大全球客家文化研究中心主任、聯合大學客家學院講座教授。
2016.8.1始,任臺灣師大東亞學系、地理系兼任教授。
二、社會職務:
現任:臺灣朱子學研究協會理事長、中華奉元學會常務理事、臺灣周易研究會理事、中華兩岸和平發展聯合會第一副主席、海峽評論社編委、臺灣文化與教育研究學會理事。
曾任:《思與言》編委、《鵝湖》主編、鵝湖月刊社社長、《漢學研究》編委。
三、專書著作:
1.《出離與歸返:淨土空間論》(臺北:臺灣師大地理系,2001)。
2.《明清臺灣儒學論》(臺北:臺灣學生書局,2001)。
3.《心靈‧空間‧環境:人文主義的地理思想》(臺北:五南圖書出版公司,2005.06)。
4.《臺灣儒學的傳統與現代》(臺北:臺大出版中心,2008.9;2013.06一版再刷)。
5.《臺灣漢人通俗宗教的空間與環境詮釋》(廈門:廈門大學出版社,2008.10)。
6.《時代憂患與國族思維》(臺北:海峽學術出版社,2009.12)。
7.《儒學的環境空間思想與實踐》(臺北:臺大出版中心,2011.04;2013.03一版再刷)。(本書獲得臺灣師大2012年傑出專書)。
8.《家園深情與空間離散──儒家的身心體證》(臺北:臺灣師大出版中心,2013.10)。(本書獲得臺灣師大2013年傑出專書)。
9.《天地人和諧──儒家的環境空間倫理與關懷》(臺北:臺灣學生書局,2016.07。)
四、歷年來學術論文
1.〈宗教、寺廟、後龍溪谷地通俗信仰的區域特色〉,《地理教育》(6):79-93(臺北:臺灣師大地理系,1980)。
2.〈後龍溪谷地村落民房的形態〉,《臺灣風物》30(3):59-117(臺北:臺灣風物雜誌社,1980)。
3.〈新竹縣地區通俗宗教的分佈〉,《臺灣風物》31(4):27-50(臺北:臺灣風物雜誌社,1981)。
4.〈由地理學觀念系統看尚書的地理識覺〉,《思與言》20(5):47-71(臺北:思與言雜誌社,1983)。
5.〈由老子思想論地理學觀〉,《教學與研究》(7):233-268(臺北:臺灣師大文學院,1985)。
6.〈臺灣民俗宗教分佈的意義〉,《地理研究報告》(12):143-178(臺北:臺灣師大地理系,1986)。
7.〈地理學方法論中的非實證論傳統〉,《地理研究報告》(13):167-192(臺北:臺灣師大地理系,1987)。
8.〈儒家哲學的環境思想〉,《地理研究報告》(14):165-187(臺北:臺灣師大地理系,1988)。
9.〈地理學與人文關懷〉,《中等教育雙月刊》39(2):81-88(臺北:臺灣師大實習輔導處,1988)。
10.〈觀念論地理學-一個人文主義地理學方法論〉,《地理研究報告》(15):181-198(臺北:臺灣師大地理系,1989)。
11.〈苗栗嘉盛庄村廟的空間配置及其內涵〉,《地理研究報告》(16):247-275(臺北:臺灣師大地理系,1990)。
12.〈「道」的自然與空間-老子的地理環境理念〉,《中國地理學會會刊》(18):123-146(臺北:中國地理學會,1990)。
13.〈莊子逍遙遊的空間論〉,《當代中國學》(創刊號):112-124(臺北:當代中國學社,1990)。
14.〈現象學地理學-存在空間的一個詮釋〉,《中國地理學會會刊》(19):71-90(臺北:中國地理學會,1991)。
15.〈莊子的空間論-「秋水」的詮釋〉,《地理研究報告》(18):159-192(臺北:臺灣師大地理系,1992)。
16.〈粵東原鄉三山國王神祇的性質〉,《地理研究報告》(19):68-98(臺北:臺灣師大地理系,1993)。
17.〈粵東原鄉三山國王崇拜現象-一個文化歷史脈絡的析論〉,《地理研究報告》(20):31-56(臺北:臺灣師大地理系,1993)。
18.〈「中心-四方」空間形式及其宇宙論結構〉,《地理研究報告》(23):83-107(臺北:臺灣師大地理系,1995)。
19.〈書院:儒教在地方的傳播形式〉,《鵝湖月刊》(245):27-38(臺北:鵝湖月刊雜誌社,1995)。
20.〈大湖地方性的構成-歷史向度的地理詮釋〉,《地理研究報告》(25):1-42(臺北:臺灣師大地理系,1996)。
21.〈臺灣宗教現象地理學研究之回顧〉,《思與言》34(2):1-20(臺北:思與言雜誌社,1996)。
22.〈地方儒士興學設教的傳統及其意義-以臺灣為例的詮釋〉,《鵝湖學誌》(17):1-40(臺北:鵝湖月刊雜誌社,1996)。
23.〈康熙時期臺灣社會文化空間:朱一貴事變為軸的詮釋〉,《地理研究報告》(27):11-44(臺北:臺灣師大地理系,1997)。(與池永歆合著)。
24.〈臺灣關帝信仰的文教內涵:以苗栗區域為例之詮釋〉,《地理研究報告》(28):13-36(臺北:臺灣師大地理系,1998)。
25.〈從赫特納到沙學浚的地理學本質論〉,《地理研究報告》(30):125-158(臺北:臺灣師大地理系,1999)。
26.〈空間‧地方觀與「大地具現」暨「經典訴說」的宗教性詮釋〉,《中國文哲研究通訊》10(3):169-188(臺北: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,2000)。
27.〈從老子自然智慧看今人環境評詁的境界〉,《應用倫理研究通訊》(20):27-35(臺灣中壢: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,2001)。
28.〈周易的環境倫理及其大地關係〉,《地理研究報告》(37):23-48(臺北:臺灣師大地理系,2002)。
29.〈日據臺灣的雙層儒學與外來思想之初探:以吳濁流、洪棄生、賴和為中心〉,《東亞文明研究通訊》(6):23-42(臺北:臺灣大學東亞文明研究中心,2005.01)。
30.〈從原鄉生活方式到中華文化主體性-臺灣的文化原則和方向〉,《臺灣研究集刊》(總87期):67-76(福建廈門: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,2005.01)
31.〈從三山國王崇拜看客家人的環境倫理〉,《客家研究輯刊》(第26期):44-58(廣東梅州:嘉應學院客家研究所,2005.01)
32.〈整全生機論自然宇宙觀:人與自然和諧的環境倫理-以《聖經‧創世記》為主的詮釋〉,《地理研究》(42):23-47(臺北:臺灣師大地理系,2005.05)
33.〈文化地理觀點中的海洋與文化〉,《海洋文化學刊》,創刊號(基隆:臺灣海洋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,2005.12)頁277-290。
34.〈東南亞與多元文化〉,《北縣成教》,26期(新店:臺北縣終身教育輔導團,2005.12)頁46-51。
35.〈從儒家的雙元對峙性論清代臺灣儒家的性質〉,《臺灣東亞文明研究學刊》,第3卷第1期(總第5期)(臺北:國立臺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,2006.06)頁97-134。(THCI core)
36.〈水的環境識覺與人的身心安居〉,《人文論叢2006年卷》(武漢:武漢大學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,2007.06)頁634-647。
37.〈儒家影響下的傳統生活世界之空間性〉,《中國語文論譯叢刊》,第21輯(首爾:中國語文論譯學會,2007.08.27),頁77-106。
38.〈從古代家園鄉土的四重性空間關懷試論當代新儒家的大地深情〉,《鵝湖學
誌》,第45期(臺北:東方人文學術研究基金會,2010.12),頁49-102。
39.〈開漳聖王崇拜的文化地理詮釋〉,《海洋文化學刊》,第九期(基隆:臺灣海洋大學海洋文化研究所,2010.12),頁1-12。
40.〈朱舜水的民族志節及其海上漂泊〉,《臺灣東亞文明研究學刊》,第9卷第1期(總第17期)(臺北:臺大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,2012.06),頁79-136。(THCI core)。
41.〈從乾坤到熊十力的存在空間〉,《國文學報》,第五十一期(臺北:國立臺灣師大國文學系,2012.06),頁109-146。(THCI core)
42.〈西湖溪谷地的客家聚落空間與宗教神聖中心〉,《閩臺文化研究》,2013年第2期(總第34期)(福建漳州:閩南師大閩南文化研究院,2013.06),頁63-76。
43. 〈從終極關懷論儒家的宗教倫常-古代與唐君毅 〉,《 鵝湖學誌》,第50期(臺北:東方人文學術研究基金會,2013.06),頁1-37。
44. 〈當代世界環境危機與困境的儒家關懷〉,收入《儒教文化研究》國際版第20輯(韓國首爾:成均館大學出版中心,2013.09)。
五、專書論文
1.〈文化生態論與中國天人和諧思想下的環境觀-以儒家為例〉,江日新主編《中西哲學的會面與對話:第二屆當代新儒學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(三)》(臺北:文津出版社,1994)251-292。
2.〈從閩學到臺灣的傳統文化主體〉,淡江大學中文系主編《臺灣儒學與現代生活》(臺北:臺灣學生書局,2000)303-354。
3.〈抗拒與復振的臺灣儒學傳統-由明鄭到乙未〉,李明輝、陳瑋芬主編《現代儒家與東亞文明:地域與發展》(臺北: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,2002)249-304。
4.〈土地崇拜的空間示意與景觀詮釋-以苗栗區域土地公祠為例〉,黃克武主編《畫中有話:近代中國的視覺表述與文化構圖》(臺北:中央研究院中國近代史研究所,2003)。
5.〈戰後臺灣儒家研究的幾個側面:問題及其意義〉,黃俊傑主編《東亞儒學研究的回顧與展望》(東亞文明研究叢書26,臺北:臺灣大學出版中心,2005.06)427-502。
6.〈中華文化的環境學:儒道兩家和風水術的環境思想及其當代意義〉,葉聖陶研究會主編《傳統文化與現代化》(合肥:安徽教育出版社,2005.09)344-361。
7.〈從土地崇拜看環境倫理-以臺灣苗栗客家人社區為例〉,陳支平、周雪香主編《華南客家族群追尋與文化印象》(合肥:黃山書社,2005.12)84-107。
8.〈日據臺灣的雙層儒學與外來思想:以吳濁流、洪棄生和賴和為中心〉,黃俊傑主編《中華文化與域外文化的互動與融合》(二)(臺北:喜瑪拉雅研究發展基金會,2006.04)23-76。
9.〈華夏的周文孔孟之道及其現代意義〉,中國葉聖陶研究會主編《和合文化傳統與現代化》(北京:人民教育出版社,2006.09)144-158。
10.〈臺灣客籍作家鍾理和的人道主義思想初探〉,周雪香主編《多學科視野中的客家文化》(福州:福建人民出版社,2007.01)192-215。
11.〈從「存在空間」論朱子的身心空間觀及人安居於天地之論述〉,蔡振豐主編《東亞朱子學的詮釋與發展》(臺北:臺大出版中心,2009.07),17-74。
12.〈當代新儒家的孔子詮釋:系統對照的探索〉,黃俊傑主編《東亞論語學-中國篇-》(臺北:臺大出版中心,2009.09),51-92。
13.〈從「花果飄零」到「靈根自植」〉,李瑞全、楊祖漢主編《中國文化與世界》(臺北:中央大學文學院儒學研究中心,2009.09),237-262。
14.〈試論全球化結構下馬祖文化圈的辯證性發展與內外雙向調適〉,黃麗生主編《2009馬祖研究:歷史遺產與當代關懷》(馬祖:連江縣政府文化局,2009.12),47-64。
15.〈古學取向的朱舜水儒學〉,收入徐興慶主編:《朱舜水與近世日本儒學的發展》(東亞儒學研究叢書16)(臺北:臺大出版中心,2012.10),頁159-204。
16.〈離散與安居──當代新儒家牟宗三的原鄉棲息和異鄉漂泊〉,收入潘朝陽主編:《跨文化視域下的儒家倫常》(上)(漢學研究叢書01)(臺北:臺灣師大出版中心,2012.12),頁21-72。
17.〈當代環境危機與中國古代儒家的環境思想〉,收入林建甫主編:《全球化時代的王道文化、社會創新與永續發展》(全球在地視野叢書07)(臺北:臺灣大學出版中心,2013.04),頁73-100。
六、主編學術專書
1.《跨文化視域下的儒家倫常》上、下冊(臺北:臺灣師大出版中心,2012)。
2.《在臺漢學家學思歷程》(臺北:臺灣師大出版中心,2014)。
3.《政道與治道:儒家的政治觀》(臺北:臺灣師大出版中心,2016)。
4.《儒家道統與民主共和》(臺北:臺灣師大出版中心,2016)。
七、研究計畫
1.《大臺北地區客家庄及客家人原鄉聚落田野調查》,臺北市客家事務委員會,2003/08/01-2003/12/31。
2.《臺灣客家風情-大臺北及全國客家庄旅遊景點產業導覽手冊》,臺北市客家事務委員會,2003/10/01-2004/05/31。
3.《客家風情-移墾‧產業‧文化》(臺北市:臺北市客委會發行,正中書局出版,2004.08)。
4.「人與自然」多媒體通識教學教材規畫案(劉兆玄主持),《人與大地:中華文化圈中的環境實踐》課程講座,2004/08。
5.新修桃園縣志‧地理志(桃園:桃園縣政府,2010/09)。
6.「西湖溪谷地客家人文空間的塑成與發展:聚落、文化、族群、產業整合型研究(一):西湖溪谷地客家聚落空間結構及宗教神聖空間(一)」(臺北:行政院客委會,2011/01-12)。
7. 「西湖溪谷地客家人文空間的塑成與發展:聚落、文化、族群、產業整合型研究(二):西湖溪谷地客家聚落空間結構及宗教神聖空間(二)」(臺北:行政院客委會,2012/01-12)。
8. 「西湖溪谷地客家人文空間的塑成與發展:聚落、文化、族群、產業整合型研究(三):西湖溪谷地客家聚落空間結構及宗教神聖空間(三)」(臺北:行政院客委會,2013/01-12)。
9.「2014臺灣師範大學發展客家學術計畫-客家研究基礎建置、全球客家人文社會專題研究」:子計畫「臺灣師大客家通識課程」(臺北:客委會,2014/01-12)。
八、國科會研究計畫案
1.《周易》的環境倫理及其大地關係,2001/08/01-2002/07/31。
2.儒家的自然思想和環境倫理1/3,2002/08/01-2003/07/31。
3.儒家的自然思想和環境倫理2/3,2003/08/01-2004/07/31。
4.儒家的自然思想和環境倫理3/3,2004/08/01-2005/07/31。
5.自然與身體-一個跨文化的論述-在天地之中的安居-儒家的身體空間1/3,2005/08/01〜2006/07/31。
6.自然與身體-一個跨文化的論述-在天地之中的安居-儒家的身體空間2/3,2006/08/01〜2007/07/31。
7.自然與身體-一個跨文化的論述-在天地之中的安居-儒家的身體空間3/3,2007/08/01〜2008/07/31。
8.東亞遺民儒者「想像共同體」的崩解與重建:朱舜水與洪棄生,2008/08/01〜2009/07/31。
9.儒者在亂離時代的漂泊及其回歸─從孔子到孫夏峰、顧亭林、王船山,2009/08/01〜2011/07/31。
10.古代中國儒家「禮」思想中的環境論與空間性,2011/08/01〜2012/07/31。
11.海外華人與移民學術研究群計畫,2013/01/01〜2013/12/31。NSC 101-2420-H-002-006-SG10101。
12.當代新儒家熊十力的儒家式生態空間論,2013/08/01~2014/07/31。NSC 102-2410-H-003-058-。
13.當代新儒家熊十力的整全生機論,2014/08/01~2015/07/31。
九、頂大漢學五年期整合研究
1.儒家倫常中的天地之道-當代環境觀與空間論的視域,2011/01〜2012/03。
2.跨文化的視域:儒家倫常與宗教對話-從古代中國儒家到當代新儒家的宗教觀詮釋,2012/04〜2012/12。
3.跨文化的視域:儒家倫常與庶民文化,2013/01〜2013/12。
4.跨文化的視域:政道與治道,2014/01~2014/12。
5.跨文化的視域:儒家與全球倫理,2015/01~2015/12。
十、得獎
1.全國優秀公教人員獎。
2.全國積優(教學四十年)教師教育部長獎。
3.全國積優(教學四十年)教師總統獎。
4.國立苗栗高中傑出校友獎。